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焦作晚报】磨庄村里新乡贤 美丽乡村追梦人

2023-11-03


2023年11月3日《焦作晚报“董永故里小董专刊”(总第12期)

磨庄村里新乡贤 美丽乡村追梦人

5197d3f308c065c

明中期时,武陟县西部的丁圪垱三面环水,一面临路,居住数户丁姓人家。刘姓始祖携子南迁,在此临水而居。盖因风水甚好之缘故,刘氏一族人丁兴旺,引得外地多姓人家慕名而来,名曰“慕家庄”。村庄形似一盘两杠的石磨,“磨”“慕”音近,逐渐被唤作磨庄。

武陟县小董乡磨庄村有922户4256口人,是红色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25名前方烈士、后方烈士、遇难家属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磨庄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磨庄四股弦”,丝竹声声,韵味悠悠。蒋沟、涧沟、三八涝河的潺潺流水,滋润着广袤土地。火神庙、关帝庙、三官大庙、刘氏宗祠,诉说着久远的传说……

磨庄具有数十年的食用菌种植史。颇具慧眼的磨庄人,从北京引进白灵菇种植项目。茬的15家种植户敢为人先“吃螃蟹”,再经省劳动模范、致富能手刘银柱悉心传授技术,引领白灵菇种植“星火燎原”。食用菌研究推广中心、磨庄食用菌合作社、磨庄党员干部食用菌示范基地等示范推广、典型引路,实现了白灵菇零散种植到规模化种植的“美学升级”。

白灵菇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珍稀食用菌,被誉为“菇中王子”,食药价值很高。白灵菇一路走俏后,磨庄村民摇身成为身价不菲的“白灵菇农”,种植量达1500多吨,客户提前两个月预订,依然供不应求。白灵菇罐头厂陆续投产,多家官方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小董乡以磨庄白灵菇为产业龙头,辐射全乡十几个行政村,一举摘取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基地乡、河南省食用菌先进基地乡、焦作市特色农业乡镇等桂冠。

如今的磨庄“新农人”筑梦田野,“新乡贤”泽被乡里,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这些追梦人归巢创业,反哺桑梓,激荡乡村振兴活力,开创了“新蓝海”。

刘栋梁返乡创办武陟县鸿益农牧专业合作社,占地110亩,蛋鸡大棚40座,年存栏蛋鸡30万只,年产鸡蛋3000吨,总资产达2300万元,一举成为焦作市首屈一指的优质蛋鸡养殖场,荣膺全国农技推广科技示范主体、河南省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站等殊荣。2022年,他组建武陟县兴董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签署农副产品订单合同。上海新杨黑蛋鸡、大乌金凤蛋鸡,远销江浙、沪渝、闽粤、港澳等地,逐步实现了蛋鸡养殖的抱团式规模发展,带动周边区域经济与群众增收致富。上线智能化设备,投资1.5亿元改造养殖棚,自动化、规模化、精细化蛋鸡养殖即将启幕。

巾帼英雄张趁心创办新阳纺织有限公司、磨庄养殖业务合作社,带动农户致富,成为焦作市十大创业女性、市三八红旗手。

刘增辉原就职于省级媒体,依托父亲开办的纺织厂,创办增新辉鞋业有限公司,吸纳150名留守妇女就业,产品远销全国,受到众多军工企业青睐,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

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卫国,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致力于乡村振兴,发展村集体经济,念好养殖土鸡、蛋鸽致富经。架桥、修路、打机井,改造磨庄运粮河段隔水闸板综合体,解决雨季排洪隐患、枯水期蓄水灌溉等难题,沿河两岸数千亩良田,悉数受益。

上图 磨庄村刘氏宗祠。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