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一、案例综述
江苏省东台市积极策应群众卫生健康需求,准确把握医疗服务供给侧中的矛盾和问题,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建成远程会诊、临床检验、网络心电、区域影像、智慧急救、集中审方、健康随访、医护调度、药物配供、消毒供应“十大信息中心”,市、区域中心、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入“一张网”,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三级医院资源全面下沉,优质医疗健康服务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同质化,推动分级诊疗有效落地,更多群众看病就医留在基层,市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基层服务占比达到75%。
二、需求挑战
技术方面。需要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评估和选择流程,确保选择的技术方案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建立完善的技术开发流程,确保技术开发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加强技术测试验证,确保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包括技术开发流程、技术测试验证、技术文档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管理方面。制定合理的组织架构,包括明确项目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等方面的规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方面的规定,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包括资金预算、使用监督等方面的规定。
人才方面。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包括人才培训、技能提升等方面的规定,制定合理的人才考核制度,包括绩效考核标准、晋升考核标准等方面的规定,建立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包括人才使用、考核等方面规定。
资金方面。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包括资金使用的范围、用途、预算等方面的规定,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规定,建立合理的审计制度,包括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等方面的规定。
三、当前进展
建成“十大中心”,年均服务25万人次,带动基层医疗质量同步提升,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从2021年的75.23%提高到2023年的95.36%,节约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超亿元。
1.东台市远程会诊中心。实现区域内全覆盖,自主设计、开发软件,对内龙头医院、区域中心、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四级联动,村卫生室可直接呼叫市人民医院,可进行实时会诊或预约会诊。对外接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省内外三甲医院,可进行远程查房示教培训、病例讨论会诊。中心运行以来,年均会诊1.7万人次,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家服务。
2.东台市临床检验中心。实现市、区域中心、镇、村全覆盖,村卫生室全部配备离心机、冷藏箱等设备,群众在村卫生室采集血样,检验标本借助物流系统,通过规范程序流转到镇卫生院或检验中心(镇卫生院、检验中心分工协作,检验中心主要承担基层难以开展的项目),检测完成后,结果直接在村卫生室打印,信息联网共享、互通互认。临床检验中心运行以来,累计服务64万人次,直接减少群众看病就医带来的交通费、误工费。
3.东台市网络心电中心。实现市、区域中心、镇、村全覆盖,为所有村卫生室全部配备高标准心电图机,群众在村卫生室进行心电检查,信息直接传输到镇卫生院或市心电会诊中心,经诊断后,检查结果实时回传到村卫生室,报告在村打印。必要时,可随时启动会诊,并反馈结果。心电中心运行以来,累计服务15万人次,极大地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4.东台市区域影像中心。实现市、镇全覆盖,影像中心人员全部集中办公、集中读片、集中会诊。群众在镇卫生院进行检查,基层遇疑难杂症,直接将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心,中心及时诊断,必要时进行集体会诊,结果第一时间反馈到镇卫生院。影像中心运行以来,累计诊断、会诊13万人次。
5.东台市集中审方中心。实现市、镇、村全覆盖,以“精准用药、精细指导、精确治疗”为目标,抽调高年资、高水平的临床医生和药学骨干,组成审方团队,在中心集中办公、集中审方、集中反馈。统一编排审方规则库,所有医疗机构、所有病历处方,全部进入审方中心,严格执行每方必审、每方必查,构建处方管理新模式,以更加精细化、集约化、合理化的临床用药指导,日均审方达2.2万次,有效带动基层医疗质量持续提升。
6.东台市智慧急救中心。实现区域全覆盖,借助信息化平台、物联网技术,建成"1+11"("1"即120市级急救中心,"11"即11个基层急救分站)急救体系,统一调度指挥,实时掌握急救车辆的运行轨迹,患者信息、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前方数据”第一时间传输到市级120急救中心,真正实现“上车"即“入院”,大幅压降接诊到治疗的时间。推进重症监护医共体内28家医疗机构“一张网”全覆盖,随时启动远程指导、远程会诊等“后方支持”,大幅提升急救质量。
7.东台市消毒供应中心。实现市、镇全覆盖,承接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消毒供应,统一消毒、统一配送、统一质控,确保质量又集约资源应用。
8.东台市健康随访中心。针对出院患者及台城区域患者进行试点,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健康随访系统自动抓取其门诊信息、住院信息、体检信息并及时推送至个人数字健康档案。同时,自动抓取患者出院诊断,将患者按诊断分到各专科随访计划中,根据各专科的疾病管理路径,通过微信、短信、智能电话的方式进行出院随访,提供健康指导。推行“健康云银行”,群众通过阅读健康知识、
观看健康视频、跑步健身等体育锻炼以及定期体检等途径获得健康积分,再用积分换取健康产品、健康服务,引导其参与自我管理,把医防融合,把医体结合,形成“医疗机构随访”和“个人自我管理”有机统一,实现“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
9.东台市医护调度中心。上线东台市健康管理中心APP,提供图文问诊、电话问诊、视频问诊等在线咨询服务。采取网格化模式、划片负责,将换药、中医等项目送上门。目前,医护调度中心注册医护人员2800人,累计服务4.82万人次。
10.东台市药物配供中心。借助“互联网+”,将全市药品供应连成“一张网”,基层医生可以直接开到市人民医院的药品,处方在线上开具后,自动流转到审方中心,审核合格后,自动派单到中心药房。药房线下调配,由专业物流公司取药送药,整个过程无需基层医生对接,无需群众奔波来回,真正把“云药房”建到全域全城。
四、建设方案
(一)技术建设模式
东台市卫生健康委数据中心采用异地双活的先进架构,为全市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算力底座,满足不断迭代的业务需求。
1.网络架构。数据中心业务网络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将网络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负责提供高速的数据转发和路由功能,汇聚层负责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提供服务隔离和流量聚合,接入层则是连接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的入口。
核心业务区域部署虚拟化网络,利用虚拟交换机和虚拟网络功能来实现灵活的网络配置和管理。虚拟化网络可以提供逻辑东西向隔离、灵活的网络拓扑和快速的服务部署,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存储SAN网络采用光纤通道和高速互联技术,实现数据中心内部设备之间的高速连接和数据传输。确保数据中心内部网络的高带宽和低延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性能。
2.算力架构。通过虚拟化技术,数据中心中的存储、CPU、内存等物理资源被汇集成一个资源池,统一管理和分配。根据业务需要动态调整虚拟机的资源分配,以满足不同应用和业务的需求。资源池化极大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异地双中心的建设模式实现核心数据的高可用和灾备。通过虚拟机的I/O实时复制功能,实现数据的秒级备份和恢复。此外,虚拟化平台还支持虚拟机的故障转移和自动故障恢复,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3.网络安全保障。数据中心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以保护内部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实时监控和过滤进出网络的流量,根据安全策略阻止潜在的威胁。部署入侵检测与态势感知来监控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及时检测并阻止潜在的入侵行为。识别异常行为和攻击模式,并自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御和应对威胁。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数据中心资源的访问权限。通过身份验证、授权和审计等措施,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敏感数据和关键系统。对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逐步推进应用国密改造,通过国密算法保护网络信道、基础设施和数据存储安全。
(二)组织管理架构
1.管理体系。组建独立事业法人的医共体办公室并实体化运行,由卫健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下设行政管理、医教科研、绩效考核、后勤安全、财务审计、医保管理、数字健康、医疗质量、药品耗材、医防融合“十大管理中心”,由卫健、医保、财政、编办等部门协同管理,各中心负责人由卫健、医保两部门中层干部担任。
行政管理中心统筹谋划和日常事务协调,医教科研中心负责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教研工作。绩效考核中心负责工作督查和绩效考核。后勤安全中心负责安全生产及后勤保障。财务审计中心负责预决算、财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医保管理中心负责医保资金兑付及医疗行为督查。数字健康中心负责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及维护。医疗质量中心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药品耗材中心负责药品、耗材及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医防融合中心负责重点人员疾病筛查和管理。
这个组织架构,在市级层面组建医共体办公室,注重发挥卫健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通过并联、整合等方式,让医共体“嵌入”原有的架构体系,既分工明确,又多方协同,从而有效地减小阻力、汇聚合力、提高效率。
2.强化统筹。为破解医保、编制、薪酬等方面的堵点难点,保障医共体高效运行,我们着力构建医共体内部管理机制,在医共体成员单位法人地位、功能定位、人员身份、政府投入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人员、财务、药耗、质量、信息、医保“六统筹”。
人员:统一调配、上下流动、镇编村用。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药耗:用药目录接轨、采购数据共享、处方自由流动。质量:统一培训、统一质控、统一考核。信息:互通共享、业务协同、结果互认。医保:统筹使用、考核分配、结余留用。
对照国家、省相关指标体系,我们立足县域实际,从服务能力、运营质效、医保管理等10个方面,确定50个监测指标,每月分析研判,统筹调度推进,持续提升医共体运行水平。
(三)“十大中心”建设
1.临床检验中心建设。依托各县(市、区)人民医院(或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建成临床检验(病理)诊断中心,借助有资质的物流公司,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服务,为疾病诊断、治疗和追踪观察提供同质化的检验及诊断结果,行使县域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病理诊断会诊服务等职能,提供业务指导和督查、举办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班。
2.心电诊断中心建设。心电诊断中心是以县级龙头医院(或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心电图室为基础,以区域心电网络为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县域心电诊断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县域医共体(县级龙头医院或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为主体,接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扩展到村卫生室内心电检查、诊断集中审核,提升心电诊断服务的同质化水平。
3.影像诊断中心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县域医学影像会诊中心建设,促进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同城互认,提高县域影像诊断水平。
4.智慧急救中心建设。以县级急救医疗站为基础,以县级人民医院(或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为平台,根据突发事件的需求及特点,对县域内各急救点的急救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高效、准确地完成县域范围内的各项急救任务。
5.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县级远程会诊工作是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实施分级诊疗的工作基础。通过信息化手段综合运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有效联动,同时对接北京、上海、南京等知名三甲医院,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6.区域审方中心建设。以县级医院(或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药学科为基础,以县级医院(或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为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县域药学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县域医共体内处方、医嘱集中审核,提升药学服务的同质化水平。
7.随访服务中心建设。以县医院为基础,依托县医院数据库由诊疗系统、体检系统(包括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以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公共卫生系统以及通过医防融合专项行动主动发现的管理对象构成。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实现全区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随访管理。
8.送医送护中心建设。借助“互联网+",围绕“防”、“治”、“养”,统筹调度全县域内医疗力量,发挥县级医院技术支持作用,开展送医上门、送药上门(见药物配供中心)、送护理上门、送健康促进上门服务,为居民提供常见病的康复指导、中医适宜技术、线上咨询问诊及上门换药等服务。
9.药物配供中心建设。借助“互联网十”,将全市药品供应连成“一张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可以开到县级医院的药品目录,提升基层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10.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以县级医院(或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为基础,以县级医院(或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为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共享优质资源利用,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推动县域医共体内复用无菌物品的规范处理,促进区域消毒供应同质化管理服务能力。
五、前景展望
“十大中心”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大幅度压缩接诊到治疗的时间,方便群众就医,有效地降低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减少交通费、食宿费和误工费,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十大中心”有效地促进分级诊疗的落地,使更多的病人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减轻大医院的就医压力。“十大中心”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市卫生服务行业向更全面、更完善、更高层次方向发展,有效提高基层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力策应乡村振兴。
综上所述,东台市卫健委“十大信息中心”项目建设对于东台市的卫生健康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在未来对于东台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内容来源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