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一、案例综述
三明市基层卫生系统升级改造(以下简称“基卫升级改造”)契合三明市医疗健康发展的信息化体系建设以及三明医改的发展特色要求,着重围绕在“平台一体化、智能化赋能、医卫融合、区域协同”四个方面进行改造与提升。纵向深化上级医疗机构与基层社卫医疗机构的联动协调,横向协同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等服务,构建起上下联动、医卫融合、同质化管理的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支撑体系。
二、需求挑战
三明市原有基卫系统面临系统架构相对过时、与国家标准体系脱节、医卫协同相对薄弱、医共体区域协同难、公卫信息化短板明显等诸多问题。因此,三明市基卫升级改造迫在眉睫,同时面临诸多需求挑战,需要构建基层医疗卫生一体化平台,推进医卫融合,推进医共体模式下的医疗卫生同质化管理。提升公卫服务与管理能力,做实做细公共卫生服务。优化家庭医生签约信息化应用,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等。
三、当前进展
三明市基卫升级改造已在市里全面展开,目前完成11个区县 146家医疗机构的基卫升级改造,新系统实施上线后在运行效率、稳定性、便捷性、智能化、可视化、精细化等方面的显著提高。同时,基卫系统功能和数据标准不断优化完善,基卫数据与医共体总医院内数据互联互通,促进数据反馈的实时性及业务协调的紧密性不断加强,为进一步推进医共体业务协同和医卫融合,提升临床医疗同质化水平和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供极大助益。三明市基卫升级改造助力三明市的医院信息化升级建设道路迈出坚实步伐,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与水平。未来,将充分发挥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作用,以高质量信息化技术为三明市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既顺应人民群众健康的新期盼,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又以数字化创新模式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三明市“六大工程”及“健康中国”的建设添薪助力。
(一)统一数据标准,实现县域业务同质化管理
1.建立医共体内统一编码体系和数据标准规范。县域通过对诊断、药品、耗材、收费的编码统一,以及对数据共享等改造,为县域医共体内数据互通共享和业务联动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2.推进县域内数据互通共享应用。将基层医疗、健康档案数据逐步推送至各总医院集成平台数据中心,实现县域内卫生健康数据全面汇聚与统计,基于县域健康医疗数据,实现患者全景360视图县域内统一应用,支撑医院间协同开展医疗服务和同质化管理。
3.建立覆盖市、县、乡、村一体化业务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机制。基层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实时调阅病人在上级医疗机构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检查检验数据,通过该机制,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高接诊效率,节约宝贵的医疗资源,为进一步实现县域内医疗业务同质化管理打好基础。
(二)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基层多系统融合应用
1.医卫融合。医卫融合改造在医疗模块中加入公卫服务提醒,如诊间建档、诊间签约、诊间随访、诊间调阅。在公卫模块加入医疗数据推送,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卫管理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提升服务及时性和数据准确性。
2.业务协同。基于健康数据中心,实现建档协同、随访协同、慢病协同、诊疗协同,全景患者360视图应用在基层实现,基层医生可更全面了解病人数据,促进医疗服务同质化,让病人得到更精确的治疗。
3.电子病历系统。建立三明市统一的基层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统一单点登录,极大提高医生工作效率与患者就诊体验感。同时通过深度集成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提供基卫系统临床医生未书写病历,限制其挂号下个病人功能,总院可要求上线相关功能。
(三)注重质量质控,实现基层业务能力稳步提升
1.建立基层电子病历规范标准。专家组牵头,制定全市统一的基层电子病历标准模板、护理表单模板,统一电子病历规范。
2.部署基层合理用药系统。智能提醒基层医务人员规范用药,上级审方,促进基层整体药事服务质量提升。
3.开展基层电子病历质控。病历质量控制,形成县级总医院对基层医院的全程指导以及监控流程。
4.开展公共卫生数据质控。对服务项目缺漏、不合规数据、未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智能化标记,可视化管理。
(四)开拓创新思维,推动基层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1.公卫智能化体检系统。体检数据自动采集与上传、体检报告的智能化输出,单日体检最大接待量由原来的20余人提升至120多人。
2.家庭病床服务。信息化手段建设家庭病床服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拓展延伸,解决群众就医困难问题。
3.家庭医生签约。增加服务供给,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完善保障机制,有力推动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4.医保刷脸支付。以电子健康卡为主索引,打通政务外网与省医保结算网络,实现医保刷脸支付和移动支付等功能,实现群众便捷就医。
5.检验检查互认。基层检验检查结果实现互认,减少患者重复的检验检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五)构建服务体系,实现心血管疾病标准化多级诊疗
在基卫系统内搭建心血管疾病标准化诊疗系统,通过与总医院数据互通,准确统计全市心血管疾病患病数据,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精准联动。统筹三明市心血管疾病院外健康教育、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和康复治疗等资源,建立心血管疾病患者院外规范管理流程。
四、建设方案
(一)总体架构图
用户层市卫储要区卫储局基届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监管
福本医疗展示
公共卫生服务展示
妇功保健服务嘱示
基层医行卫生一体化升级
基层电子病历
基房电子纳历质控
基居台理用药系晚医保刚输支付
家庭医生省约
心血管疾病诊疗系统
家庭病床智味公卫体检
应用层
医疗与公共卫生融合
公共卫生一体化广展应用
保共体动同及陶质化管理
诊词档深调烟
健康料案建档协间
移动公卫题访
统一编码体系
面点人群雪醒诊间建档慢病专档建b同
公卫智能体检公卫质控
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检龄检角数钢马认共享
诊间家答家签■的协间
公卫数据质控
日域内数喇互通共享
数据资展
基础设施层
居民游康档家库
础密酒
临床信息数据库
计辩资源安全防护
P生资源库电子病历库
网络资源基础软件
接髀检海库
存储最份系统管理
医疗专网
(二)基层医疗卫生一体化升级
基于原有基卫业务功能和最新的国家政策要求,对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包含基本医疗服务模块、公共卫生服务模块、妇幼保健服务模块、机构填报模块以及村卫生所管理子系统。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提升系统操作的便利性,满足基层医疗机构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三)公共卫生一体化拓展应用
基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监管十考核”全闭环一体化管理,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应用,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和绩效考核,做实公共卫生服务,避免数据“漏、空、假”现象。
(四)医疗与公共卫生融合应用
基于基本医疗与公卫系统的协同与数据共享,赋能医卫融合应用,实现诊间同步进行公共卫生服务,以及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与公卫服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五)医共体协同及同质化管理
加强与县域总院信息平台融合与互通,统一编码和数据标准,在基卫系统与各总院集成平台全量数据对接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协同需要,进行冷热数据分步处理,紧密对接总院各业务系统,提升医共体模式下数据互联互通和临床医疗同质化管理水平。
五、前景展望
(一)建立业务同质化运行机制
基卫系统升级改造后,新增多项功能应用,其中的基层编码统一、合理用药、心血管标准化诊疗、刷脸支付等都是全省首例,但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系统效用,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优化完善,鼓励总医院在医疗同质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协同合作,在人财物各方面真正实现一体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紧密型医共体优势,助力深化医改工作。
(二)加快全民健康信息与管理平台建设
通过基卫系统升级改造,初步实现县域数据联动,但要实现全市的互联互通,需要持续的投入建设。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全民健康信息与管理平台,已经充分考虑到与基卫系统的对接联动,待建成后可实现全市的数据互通共享。
(三)实现“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
让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推动每个家庭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三医融合“一张网”、健康管理“一份档”、健康信息“一朵云”、综合监管“一张图”、医疗服务“一码通”的愿景。
内容来源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