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疗资讯 /

浙江省嘉善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应用典型案例

2025-03-18


  一、案例综述

  以“惠民、惠医、惠政”为总体目标,依托嘉善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搭建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县中医院医共体两个一体化紧密型数字医共体平台,实现“4个一”工程(一个平台、一个数据中心、一套监管体系、一套业务应用),形成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5位一体”(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的发展新模式,实现医共体6个在线(居民在线、基层在线、医院在线、医生在线、协同在线、管理在线),推动形成医共体“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需求挑战

  一是县域居民尤其是重点人群(一老一小及新居民)看病难、看病烦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更加便捷的就医方式,通过信息化平台来贯通院前、院中、院后等诊疗环节,通过“互联网+”便民惠民应用简化院前、院中、院后就诊流程,提升就医便捷性和就诊体验。

  二是县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利用率不充分,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状态总体上处于下降或较低水平,难以承担基层首诊的任务。医共体内及医共体间迫切需要实现跨机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构间推广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促进分级诊疗服务高效运行,真正意义上实现医疗资源下沉。

  三是县域医疗卫生管理难以高效开展,卫生监管部门迫切需要整合县域各类监管指标数据,建立跨部门、跨业务、跨层级的卫生监管工具。同时,县域医共体的健康发展需要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来激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是县域医共体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县域医共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机制、建立运营监管及绩效评价机制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县域医共体的健康发展,提高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当前进展

  嘉善县紧密型数字医共体于2019年正式启动建设,于2022年全面落地。截至目前,紧密型数字医共体的推广使用已取得成效:

  (一)惠民一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基于互联网+应用为全县居民提供诊前、诊中、诊后便捷就医服务,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通过推行医保报销优惠政策,有效引导和改善居民就医习惯,县域内就诊率和基层首诊率得到

  提升,县域智慧预约诊疗率达42.45%,智慧结算应用466.89万次,排队就医平均提速30%。智慧小屋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已开放电子健康档案39.30万件,电子健康档案年均查询39.35万人次,人均期望寿命达84.37岁,健康素养水平上升至34%以上。

  (二)惠医一推动业务纵横联动

  通过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医技协同等应用,进一步整合医共体服务资源,充分发挥牵头医院“龙头”作用,建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之间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模式,解放医生生产力,极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目前,年均完成双向转诊超7484人次,预约检查超295人次。联通以来基层医疗机构首诊人次同比增长11.98%,业务收入增长52.1%。与长三角37家医疗机构开展跨区域合作,实现“掌上看病”、“一码就医”、“一屏统览”,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基于AI智能引擎触发医疗全场景、知识驱动贯穿医疗全业务流程,构建“数字驱动诊疗业务”的全新诊疗体系,医疗全场景实时信息推送提醒,在提高诊疗效能的同时,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惠政一强化政令落地抓手

  集成智慧公卫、医护资质、药品监督、综合监管、绩效考核等模块,构建覆盖10大类、610个细项指标的一数多屏(PC电脑屏、电视大屏和移动手机屏)大数据监管平台,对医共体运营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打造事前预警与提醒、事中反馈与控制、事后监督与绩效评价的科学监管体系。基于大数据运营监管和绩效评价系统,在助力医疗资源高效利用、医疗效率提升的同时,为医保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同时,紧密型数字医共体推动全县医疗健康数据要素开放共享,横向联通医保、民政、医药、养老、健康管理等29个跨机构跨领域的业务系统,激活医疗健康数据要素潜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全县大健康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

  四、建设方案

  嘉善县紧扣国家及浙江省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指南要求,以打造省级紧密型数字医共体示范县为契机,充分依托嘉善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健康数据互联化、医疗要素平台化、医疗行为互联网化、服务流程简约化、医防融合协同化、行业治理智慧化,高质量打造县域紧密型数字医共体。

  (一)医共体基础平台及大数据中心

  围绕实现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这一目标,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搭建医共体基础平台及大数据中心,梳理医疗健康数据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网络环境、支撑各业务信息系统高效协同,为卫健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及其他多跨协同部门提供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运营监管等信息化支撑,为卫生健康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打下坚实底座。

  (二)大数据运营监管平台

  围绕搭建医共体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医疗质控、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医保管理、信息数据),梳理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各类指标,构建县域医共体运营监管平台,通过一数多屏(电脑PC端、大屏端和手机移动端)动态展示县域医共体运行动态。同时,创新搭建基层绩效考核系统,实现基层绩效考核数据信息的动态采集、综合分析、实时监控,为深化“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提供技术支持,有效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分级诊疗服务应用

  基于数据高铁打通省市县三级平台,实现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搭建医共体双向转诊平台和影像、检验、心电等县域医技协同中心,实现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医疗资源共享和双向转诊。建立县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向上联通37家沪杭三甲医院,向下与基层医疗机构实现数据互通和资源下沉。通过上述一系列分级诊疗应用,重塑“大病小病分治、急病慢病分开、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四)医防融合服务应用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载体,融合体检、就诊、公卫等数据,建立居民健康360视图,推进医疗与公卫数据的互联互通,专科医生和家庭医生能全面及时掌握居民健康信息,提供精准医疗健康服务。创新搭建慢病管理、智慧急救、智慧肿瘤、5G健康小屋、家庭病床、智慧疾控等医防融合创新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疾病预防、慢病干预、健康管理、院前急救、居家照护等公共服务融合发展。

  (五)互联网十便民惠民应用

  围绕院前、院中、院后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通过浙里办APP和12320微信公众号向居民开放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移动支付、健康评估、健康宣教、就医评价等各类便民惠民应用,推进医疗机构基于信用数据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模式,真正解决居民就医过程中的痛点与堵点。集成“云胶片”、“智慧药房”、“共享中药房"等智慧医疗服务,打通便捷就医服务“最后一公里"。

  (六)人财物统一管理平台

  集中规划、统一设计,构建县域医共体人财物统一管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医共体人财物管理流程优化,实现“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的全面统一,进一步提升医共体人财物运营管理效率,确保医共体能够维持健康、全面、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局面,提高医疗质量、保证行医安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五、前景展望

  按照国家与省、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向,厘清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紧密型数字医共体平台承上启下的层级关系,呼应医联体、长三角一体化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围绕智慧化、智能化、精细化、多跨协同等方面推进紧密型数字医共体提档升级。通过引入更专业更权威的知识库和规则模型,实现更精准服务、更科学管理。优化完善业务中枢和消息机制,进一步夯实跨部门业务协同,提升操作层面的协同联动效果。扩大数据感知范围,保证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并强化数据质控,确保数据溯源,前移数据治理关口。通过医共体体制机制的创新,县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县乡村三级协同支持关系进一步夯实,乡村两级服务水平明显加强,医保基金县域使用效能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内容来源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