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疗资讯 /

2025年预防接种门诊"6S"管理规范

2025-03-25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4. 1 环境 2

  4. 2 分区 2

  4. 3 设施设备 2

  4.4 人员和职责 2

  5 “6S”管理 2

  5. 1 整理 2

  5. 2 整顿 3

  5. 3 清扫 4

  5.4 清洁 4

  5.5 素养 4

  5.6 安全 4

  6 评价与改进 5

  6. 1 评价 5

  6. 2 改进 6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肥市蜀山区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靳玉惠、陈福顺、曾臻、胡蝶、刘振武、李倩、邓双双、候立娟、黄三唤、施 婷婷、彭宝珍、吴晓畅、王晓雨、唐继海、王斌冰、蒋薇薇、李婷婷。

  预防接种门诊"6S"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确定了预防接种门诊“6S”管理的基本要求、“6S”管理以及评价与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WS/T 510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6S”

  3.1.1

  整理 seir

  区分各工作区域和场所内要与不要的物品,清除不要的物品,保留工作必要的物品。 3.1.2

  整顿 seiton

  将各工作区域和场所内必要的物品分类整理存放,摆放整齐,区域划分明确,张贴标识,不超出所 规定的范围。

  3.1.3

  清扫 seiso

  清扫环境,保持各工作区域和场所内干净明亮,使物品保持在随时可用的状态。 3.1.4

  清洁 seiketsu

  保持各工作区域和场所内清洁干净的状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结果,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3.1.5

  素养 shitsuke

  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工作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内务 整理能力、任务管理能力、业务技术能力。

  3.1.6

  安全 security

  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个实施步骤,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消除预防接种门诊安全 隐患,使受种者得到安全规范的预防接种服务。

  3. 2

  “6S”管理 “6S”management

  对预防接种门诊各功能分区围绕人员、物资、方法等开展以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 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最终落实到安全(Security)六个阶段的现场 管理。

  注:因前5个日文罗马拼音的首字母均为“S”,称为“5S”,在国内推行过程中增加安全,故称为“6S”。

  4 基本要求

  4,1 环境

  4.1.1 服务环境宜宽敞明亮、干净整洁、通风保暖,并配备空气消毒设施。

  4.1.2 面积应符合安徽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有关标准的要求。

  4.1.3 地面宜进行防滑防污处理,有明显导引标识。

  4. 2 分区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的要求,应有以下功能区:候诊区、健康询问区/登记区 /知情告知区、接种区、留观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区、冷链区等。接种门诊可按照单位等级 合理规划各功能区。

  4. 3 设施设备

  4.3.1 配备满足工作要求的设施、设备,如冷链设备、信息化设备、宣传设备及安全设施等。

  4.3.2 接种台配备接种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如扫码设备、疫苗冷藏设备、医疗用品等,标识清楚、摆 放规范。

  4.3.3 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用冰箱、温度自动监测及外接不间断供电等设施设备,3 台以上冰箱宜配备 专用冷链室并安装空调等,保证适宜的环境温度。

  4.3.4 各类设施设备做好定品、定位、定量、定容、定置、定人(以下简称“6 定”)管理,方便查找。

  4,4 人员和职责

  4.4.1 接种人员资质、岗位设置等应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 年版)》的要求。

  4.4.2 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6S”管理。宜设置 AB 岗,合理分工。

  5 “6S”管理

  5. 1 整理

  5.1.1 通用要求

  将各工作区域和场所所有物品整理分类好,可区分为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只保留必需品,撤出非必 需品。

  5.1.2 必需品处置

  使用频率低的物品放入临时仓库或整理归档;使用频率中等的物品放入临时仓库或定位放置。

  5.1.3 非必需品处置

  非必需品分类并归入其他工作场所,或采用储存、废弃等方式及时处置。

  5.2 整顿

  5.2.1 整顿 3 要素

  5.2.1.1 场所

  物品放置明确区位,采用“6定”管理。工作范围内只放真正需要的物品。

  5.2.1.2 方法

  物品宜方便易取,不超出所规定的范围。

  5.2.1.3 标识

  场所和物品原则上一对一标识,包括物品的标识和放置场所的标识。

  5.2.2 整顿“6 定”原则

  5.2.2.1 定品

  标识物品名称,方便查找。

  5.2.2.2 定位

  明确物品具体的放置位置。

  5.2.2.3 定量

  规定合适的数量。

  5.2.2.4 定容

  明确使用容器的大小、颜色、材质。

  5.2.2.5 定置

  明确各场所内物品的放置方法、位置。

  5.2.2.6 定人

  所有物品规定管理责任人。

  5.2.3 整顿要求

  5.2.3.1 原则:物品标识化管理,标识简洁明了、明确易懂;标识方式可参考附录 A。

  5.2.3.2 整顿应包括以下内容:

  ——电脑桌面应整洁。电脑、空调、冰箱、网线、电话线等宜包扎整齐,不裸露,不凌乱,不同 的电源线上宜张贴标签;

  ——物品分类存放,可按参考资料、文件资料、办公用品、个人物品等摆放整齐,张贴功能分区 标识;

  ——文档、资料应分类清晰,可按年度、内容、使用频率等分类放置。文件夹宜标识统一,内附 材料清单;

  ——登记台桌面只摆放办公必需品,做好标识、定点摆放;

  ——接种前应检查接种所需医疗用品,确保种类齐全且均在有效期内,备注开封时间,灭菌物 品、消毒用品使用应符合 WS/T 510 相关规定;

  ——接种台应有醒目的疫苗名称标牌,“三查七对五告知一验证”提示牌;

  ——冷链设备应摆放合理、位置固定。冰箱应摆放平整,避免震动;

  ——冰箱内冷藏温度应在 2℃~8℃,冷冻温度应在-15℃以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记录一次冰箱 储存温度,间隔不小于 6h,并做好记录备查;

  ——冰箱外部应增加索引目录,内部疫苗进行标识管理,近效期疫苗增加警示标识,可参考附录 A;

  ——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摆放整齐,应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 年版)》的要 求;

  ——体检器材应品种齐全、标识清楚、定点存放。

  5. 3 清扫

  5.3.1 建立清扫责任区,明确清扫责任人。

  5.3.2 建立定期清扫制度,执行例行扫除。根据场所、物品特点清理脏污。

  5.3.3 建立清扫标准,形成清扫规范。

  5.3.4 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工作场所洁净。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及时 消毒。

  5.3.5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有关要求,对报损疫苗或报废疫苗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 在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登记。

  5.3.6 医疗垃圾及时移交,留存记录备查。

  5.4 清洁

  5.4.1 落实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加以分类,提出解决对策并定期检查,不断改进。

  5.4.2 制定和完善各类现场管理考评方法和奖惩制度。

  5.4.3 每周进行工作检查,梳理日常工作用品,如主动搜索辖区应种未种儿童,核对急救药品药械, 检查冷链温度监测以及设备运转状况等。

  5.4.4 疫苗应定期检查,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 年版)》的要求。

  5.4.5 建立疫苗效期预警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按照先近效期后远效期的原则使用疫苗;

  ——同品种疫苗取用宜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即近效期疫苗优先放在上层左侧;

  ——效期在三个月之内、一个月之内的疫苗,宜分别在疫苗和疫苗标识上张贴蓝色、红色警示标 签,直至使用结束或该批次疫苗报废。

  5.5 素养

  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保持持续改进的工作习惯,定期开展预防接种相关理论知识培 训,不断提升内务整理能力、任务管理能力、业务技术能力。

  5.6 安全

  5.6.1 预防接种安全

  5.6.1.1 预防接种前进行“三查七对五告知一验证”。

  5.6.1.2 预防接种安全操作流程见附录 B。

  5.6.1.3 落实安全注射,疫苗注射器的使用和销毁符合 WS/T 510 相关规定。

  5.6.1.4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 年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 年版)》的要求接种各类疫苗。

  5.6.2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置

  5.6.2.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置符合《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2022 年版)》 相关要求。

  5.6.2.2 急救药品和器械配置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 年版)》。

  5.6.2.3 定期检查核对急救药械数量和有效期,并做好记录。

  5.6.2.4 在醒目位置张贴疫苗接种过敏性休克救治流程等内容。

  5.6.2.5 做好日常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5.6.3 疫苗安全

  5.6.3.1 疫苗的采购、领取、储存、运输、分发、出入库和使用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 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 年版)》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相关要求。

  5.6.3.2 储存疫苗冰箱宜安装智能温度监控系统或者温度异常短信报警设备,短信报警实施双人负责, 对温度异常等紧急情况的处置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

  5.6.3.3 每天工作结束后,将接种台小冰箱剩余疫苗转存至具有自动温度监测报警功能的冰箱。

  5.6.4 信息安全

  5.6.4.1 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电脑应安装 VPN,通过 VPN 上传和下载接种信息数据。

  5.6.4.2 电源线路和插头应布局合理,防止误碰触电、断电;应为“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主 机配备不间断电源。

  5.6.4.3 定期更新“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账号使用者账户密码,做好保密工作,不在安全性难 以保障的环境中登录系统。

  5.6.4.4 做好受种者预防接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未经同级疾控主管部门许可,不可擅自 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6 评价与改进

  6. 1 评价

  6.1.1 评价方式

  可通过门诊检查、抽查考试、接种者回访、投诉记录等方式对预防接种门诊“6S”管理进行评价。

  6.1.2 评价内容

  可从预防接种门诊“6S”管理掌握的熟练程度、群众对预防接种的满意度,门诊“6S”管理人员责 任制等方面开展评价。

  6.1.3 评价频次

  各预防接种单位每月至少开展 1 次“6S”管理自评,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要 求,接受上级技术主管部门评价。

  6. 2 改进

  根据预防接种门诊“6S”管理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内容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