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疗资讯 /

2025年健康乡村建设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2025-04-15


  健康乡村建设是综合提升农村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健康中国建设在农村地区的具体实践。当前,农村地区居民健康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卫生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然偏低,健康生活方式尚需进一步普及,农村地区健康环境亟待改善,城乡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差距较大。

  行动目标:

  到2030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普及。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逐年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居民能够更加便捷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危害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更加健康宜居。

  ——个人和家庭:

  1.主动获取健康知识和技能。了解政府免费提供的健康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覆盖范围及报销标准要求,主动通过官方渠道、医疗机构获取可靠的健康信息和知识,积极参与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健康竞赛等活动。正确测量脉搏、体重、体温和血压,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创伤

  处理等急救技能。科学管理家庭常用药物,会阅读药品标签和说明书,了解滥用抗微生物药物可能产生的危害。妥善存放和正确使用农药,使用过程中做好防护。

  2.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就医习惯。坚持合理膳食、戒烟限酒、睡眠良好、适量运动,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注重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参与定期体检、疫苗接种、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控等。主动签约家庭医生团队,

  接受安全、连续、便捷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多到基层首诊,优先利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根据病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上下转诊并接受相应治疗。

  3.改善居住环境建设健康家庭。积极参与家庭和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环境。参与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建设,垃圾分类定点投放,建设卫生厕所,主动开展适老化家庭环境改造,自觉减少噪声产生,使用清洁能源烧饭和取暖,文明饲养禽畜宠物等。

  ——社会:

  1.推进健康自治。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以及计划生育协会等作用,加强农村地区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建设,开展卫生健康政策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支持并协调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健康乡村建设,组织村民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爱国卫生运动等。制定乡村健康公约和健康守则等行为规范,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等理念和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推进健康行为集体实践。

  2.推动健康文化传播。鼓励社会力量发挥其资源多元化、拥有专业技术、运作方式灵活等特点,多渠道多途径助力健康文化传播,包括推进健康家庭建设,倡导无烟文化、全民健身文化、绿色环保文化、健康消费理念、文明乡风,传承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等。

  3.鼓励丰富志愿服务。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健康乡村建设,建设普及健康知识、提供自助测量基本工具的场所;开展农村地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举办乡村体育赛事活动,促进三大球、乒乓球、太极拳、八段锦等项目在农村的推广普及;开展各类健康主题的公益项目等。针对农村家庭托育和健康养老需求,开展托育志愿服务和医养结合志愿服务。

  ——政府:

  1.推动健康乡村建设。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有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研究制定健康乡村建设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健康乡村建设成效监测,及时调整和优化建设策略措施。积极引导和指导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健康乡村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全国爱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夯实县乡村三级协同关系。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大力推进大病重病在省解决,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

  乡镇、村里解决。以基层为重点,强化服务体系上下联动和支援帮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防病治病、药学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加强村卫生室能力建设,强化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创造条件、优化流程、加强调度、应纳尽纳”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加快推进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加大医保基金支持力度,优化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做强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展群众健康教育,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关注和照护,统筹推动健康孕育、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青少年肥胖与近视防控、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构建健康支持性环境。以健康乡村建设行动为纽带,强化与健康中国行动其他专项行动的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在基层的实践落地。改善健康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垃圾分类、卫生厕所改造、自来水普及、生活污水处理、噪声治理、村庄环境整治、乡村河湖库管护、公共场所设施配备、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推动健康文化传播,在农村地区广泛宣扬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促进乡村健康产业发展,引导居民就近就业。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健康乡村建设相关项目。(全国爱卫办、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5.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建设,结合实际,采取县域巡诊服务、上级机构派驻、邻村卫生室延伸服务等方式实现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健全防止因病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实施分层分类帮扶,落实分类救治等健康服务。健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互助发展,引导慈善力量依法依规参与,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致贫的底线。(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医保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基期水平

2030 

目标值

指标

性质

结果性指标

1

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6.23

( 2023 年)

38

预期性

说明:指农村居民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 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反映农村居民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情 况。

计算方法:农村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人数/农村监测人群总人数×100%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2

鼓励农村地区居民主动了解和获取健康信息,知晓和理解能 免费获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根据自身和家庭成员 情况,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活动

 

 

倡导性

政府工作指标

 

3

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 师资格的人员比例(%

45.8

( 2023 年)

稳步提高

预期性

说明:指村医队伍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数占该省村医总人数比例较 上年度的增长情况,主要反映该省村医队伍的发展趋势。增长≥0 或本年度比例  全国水平判断为正向,负增长且本年度的比例<全国水平,判断为负向。

计算方法:村医队伍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数/省域内村医总人数×100%

4

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 会覆盖率(%

95

( 2023 年)

动态全覆盖

预期性

说明:在村(居)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的情况,主要反映基层群众自治 组织在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参与程度。

计算方法: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的村(居)民委员会数/村(居)民委员会总数 ×100%

 

5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动态

全覆盖

( 2023 年)

 

持续巩固

 

约束性

说明: 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

6

是否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致贫

约束性

说明:根据平时工作掌握情况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年度考核结果研判。该指 标主要反映地方巩固健康扶贫成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内容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