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疗资讯 /

2024版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之中医药科学研究 

2024-09-26


     中医药科学研究是促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 基本动力。 医院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以提高临床疗效为重点,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科学设计、 统筹实施。

  一、研究定位

  ( 一)医院应鼓励和支持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为医务人 员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积极创造条件。

  ( 二)中医药科学研究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 以丰富 中医药诊疗思想、方法、技术为抓手, 以提升中医药临床防病 治病能力为重点。

  ( 三)医院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工作要在坚持中医药自身 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医院在学科、人才、技术、方 法、学术及现代设施设备等资源,注重多学科参与、 中西医协 同。 同时结合医院现代医学的优势领域,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 的科学研究。

  ( 四)医院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应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行业发展重点、临床服务需要,注重研究成果转化,加快研究 成果应用推广。

  二、研究内容

  在国家中医药科学研究战略指导下, 医院开展中医药科学 研究的内容应面向临床问题、适应诊疗需求、坚持中医特色、

  注重中西医协同、强调把握重点。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着重 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

  ( 一)具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的重点病种诊疗方案优化的研 究。

  ( 二)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传 承研究。

  ( 三)针对临床疗效确切的经验方,开展协定处方及中药 制剂开发和应用的研究。

  ( 四 )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等疾病的中医防治方法和 技术研究。

  ( 五)临床专科专病中医治疗难点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的研 究。

  ( 六)借鉴现代临床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开展评价方法研 究。

  (七)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规范的研究。

  ( 八)具有学科交叉和临床转化导向的中药新药的研发。

  (九)有效诊疗技术或方药的现代医学机制阐述研究。

  ( 十 )重大疑难疾病、罕见疾病及新发传染病等中西医临 床协同攻关。

  三、支撑条件

  医院应将中医药科学研究纳入医院科研工作的整体建设发 展规划统一部署安排,为中医药科学研究创造支撑条件。

  (一)配套经费

  加强中医药科研经费管理,专款专用。对取得省部级、国 家级中医药、中西医合作科研课题按照一定比例配套科研经费, 并设立专项科研奖励基金。 院内课题要落实科研经费,对其他 类别课题给予积极扶持。为中医药重点研究室或专科(专病) 的科研配套专项资金。

  ( 二)配套设施条件

  1.完善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科研条件建设,增加各类学 术资源,丰富获取各类学术资源的手段。 同时,加强学术资源 交流共享平台建设。如实验设备服务平台、研究室等,要保障 中医临床科室科研人员的共享利用。

  2.积极支持中医药科研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购置配 备。

  3.积极拓展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相关企业等机构的科 研资源共享渠道,强化多方面科研资源共享。

  4.鼓励引进或培养院内临床研究方法团队,特别是流行病 学、统计学、基因组学等高层次人才,积极为中医药科研提供 方法学支撑。

  5.鼓励搭建中医药科研转化平台,支持中医临床科室科研 人员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加强协作,促进优秀研究成果投入市 场应用。

  四、保障措施

  综合医院应建立科学研究保障制度,保证中医、西医科室 同等对待,协调发展。

  (一)政策措施

  完善医院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鼓励中医药 科研创新的机制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制度,在科研立项、 经费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奖励等方面建立单独激励机制,对 前期研究基础扎实、研究预期效果稳定的研究项目建立持续投 入机制,支持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为中医药 科研工作提供保障。

  ( 二)科研管理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 部卫生局的要求,完善课题申报、课题评审、经费保障、课题 验收、人员管理、奖惩制度等科研管理制度,制定中医药、 中 西医协作专项科研计划。

  ( 三)科研人员考核激励机制

  在医院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应根据中医药科研特点和中 医临床科室的具体情况,单独建立中医临床科室科研考核制度, 建立鼓励中医药科研激励机制,完善院内中医药人才评聘的科 研考核制度和评价方案,促进医院中医药科研团队和梯队建设。

  五、科研成果认定及推广应用

  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做好院内中医药科研成果总结和 论证等前期工作,按照相关科研成果鉴定要求,做好相应的协 调申报,在科研成果获得正式鉴定后,积极组织推广应用。

  ( 一)加强中医药相关科研成果临床转化,鼓励将优化的 中医、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尽快推广运用;支持科

  研人员参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疾病、罕见疾病及 新发传染病的中医、 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的修订; 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病案的总结和研究成果应编 辑出版并推广使用。

  ( 二)强化基于循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的评价和认定, 积极搭建中医药转化平台,完善相应工作机制,支持中医药科 研成果产品化,促进优秀科研成果投入市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