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2
中药饮片,作为中医药领域中一种至关重要的药物形式,其由中药材经过精心加工而成固态制剂。在中医临床治疗中,中药饮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乎到治疗效果的显著与否以及患者的健康安危。那么,为何相同名称的中药饮片在服用后效果会存在较大差异呢?究竟什么样的中药饮片才能被认定为优质产品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这其中的奥秘!
道地药材,无疑是品质的源头,更是疗效的根本所在。古人所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同样精准地适用于中药材。药材的生长环境对其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我们通常将那些在特定地域、具备独特自然条件和优良生态环境下生长的优质中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的整个生命历程都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关键要素。从最初的播种环节开始,一直到最终的收获时刻,每一步都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当药材成熟采收之后,还需历经精细的净制、切制、炮炙等一系列工序,有效去除杂质,从而提升药材的纯净度和稳定性。而在贮藏保管环节,防潮、防虫、防霉等措施也必须严格到位,以确保药材在有效期内能够始终保持最佳品质。正是凭借着这种用心至极的态度,才造就了那些经得起临床实践反复检验和现代科学技术严谨验证的优质道地药材。
在中药饮片市场中,“统货”与“选货”是两种极为常见的质量层次。所谓统货,指的是未经质量分级统装的药材,即将不同大小、质量和规格的药材混合在一起进行销售或使用,而不进行额外的区分。相比之下,选货则是经过严格筛选挑拣、等级分明的药材,其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通常更为一致,且所含的杂质相对较少,因而具有更高的品质保证。正因如此,选货的价格通常会高于统货。
然而,无论是统货还是选货,都应当是通过一系列严格程序和标准筛选出来的质量优良、功效稳定的中药饮片。在原料材质、外观特征、有效含量、杂质含量以及药效评价等多个方面,均应严格符合中国药典中的相关标准。
追溯体系,是实现信息透明、责任可究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证明中药饮片确实来自道地药材并经过了规范的炮制和存储呢?药品追溯体系为此提供了有力支撑。它能够让种植、加工、流通和使用全过程变得透明可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体系已然成为提升中药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举措。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 号),明确要求建设完善药品制剂类品种的追溯体系,并逐步推广到原料药(材)和饮片等类别药品上,旨在形成全品种、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
如今,国家及各地方正在积极有力地推动中药饮片追溯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例如,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以及安徽、河北、云南等药材生产大省,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积极探索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今年 7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中医药综发〔2024〕6 号),明确提出要强化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平台建设和推广运用,推动从中药材种植生态环境、农事管理、采收、加工炮制、包装、仓储、养护、流通储存到处方流转、审方、调剂、配送、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估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合理利用,为中药产品质量管理赋能。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将进一步推动中药饮片追溯体系的全国覆盖和精准度提升。
中药饮片集采,是推动中药饮片实现“优质”也“优价”的重要举措。中药饮片集中带量采购乃是回应群众看病贵诉求、治理虚高药价的具体措施。在国家医保局的有力指导下,山东省医保局牵头开展全国联盟采购,将 45 个饮片品种纳入采购范围,并进一步细分为统货、选货两个质量等级,以满足医疗机构不同层次的质量需求。
中药饮片集采采用了综合评价的方式,成功攻克了非标药品集采的难点。在价格竞争的基础上,引入医疗机构认可度指标,即通过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投票”,来真实反映临床对某一产品疗效的认可程度。高度重视中药饮片产品质量保障,将道地药材、追溯体系、趁鲜切制、企业信用等指标一同纳入综合评价范畴。将选货、统货两个质量层次分组进行竞争,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原则,在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的同时,有力促进中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