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
近年来,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已日趋受到体育科学工作者和医学界的重视,而肿瘤发病及病情进展已被确认与免疫识别能力、免疫清除能力、免疫防御机能密切相关。运动疗法不仅可使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增强,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受力,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保健作用,而且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在肿瘤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和实验证实,运动疗法可间接或直接地起到防癌抗癌作用,其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细胞免疫系统中,NK细胞最易受到短期和长期体育活动的影响。强烈运动开始数分钟内 NK细胞数增加150%-300%,高强度训练后NK细胞毒活性上升40%~100%,这是由于NK细胞被募集人循环血所致,1-2小时后下降,较训练前低25%~35%,下降的原因可能是NK细胞数改变或前列腺素或激素的水平升高,抑制了NK细胞发挥适当功能的能力。研究还发现,运动负荷所致NK细胞活性的增强,在20小时后回复至原水平。单核-巨噬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除参与识别抗原,将抗原信息递呈给T细胞和B细胞外,还参与杀伤作用。病理活检提示,肿瘤组织周围有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尤其是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中,浸润程度高的病人,肿瘤扩散转移的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反之,凡肿瘤周围组织没有明显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者,肿瘤扩散转移率高,预后较差。动物实验发现,长时间耐力性运动和一次性衰竭运动会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酶的释放和吞噬活性,增强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运动是活化巨噬细胞功能的刺激因子。最近的研究指出,运动能够使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富集于组织中,参与炎症、促进抗肿瘤酶类的释放、增强巨噬细胞抗肿瘤细胞毒活性及增强浸润肿瘤巨噬细胞数量和功能等,这些效应的产生依赖于运动强度和巨噬细胞在运动刺激时功能状态。实验研究表明,机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每小时分泌干扰素量较之平时要增加一倍以上。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和抗癌作用均已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实。因此,适度运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增加机体吸氧量:人体在运动时,其吸氧量要比安静时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美国医学家发现,人体吸氧增多,呼吸频率加深加快,通过体内细胞气体交换,可将一些致癌物质或代谢废弃物排出体外。而且运动时体内血液循环增快,有助于把人体内锶、铅、铍等致癌物质带出体表排泄出去。运动时人体毛细血管扩张,机体血流量增加,微循环血容量增多,心脏舒缩功能增强。运动不仅能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改善全身各器官营养状态,而且运动还能产生某些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后可使神经系统功能强化使兴奋抑制过程趋于平衡有利于改善肿瘤病人睡眠障碍。
3、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运动可消耗体内多余脂肪。医学研究表明脂肪是形成前列腺素、雌激素原料基地而结肠癌乳腺癌形成与这些物质关系密切。雌激素在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某些活性物质能促使乳腺癌形成这些活性物质产生与体内脂肪量有关。据观察消瘦女性和运动员体内雌激素不产生上述活性物质因此运动消耗脂肪减少雌激素生成降低雌激素代谢产物致癌作用从而发挥防治肿瘤效应。此外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人很少发生便秘这样就可减少致癌毒性物质滞留在结肠内时间降低了致癌可能性。运动可使机体各个脏器新陈代谢处于最佳状态。
4、调整心理状态:有氧运动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现代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发病常与遭受精神打击或长期郁闷精神过度紧张有关。对肿瘤病人而言运动能有效地缓解压抑情绪解除紧张状态缓解压力改变大脑皮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降低应激效应消除疲劳。因此运动不仅能防癌而且对癌症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下一篇: 八段锦预备式正确姿势与注意事项
上一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