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
白芍常用为补血养阴药。配合当归、熟地、川芎、白术、阿胶等,能补血虚;配合麦冬、五味子、浮小麦等,可用于阴虚盗汗;配合生地、石斛、女贞子、生牡蛎、珍珠母等,能养阴潜阳。
【张中海临证用药经验举隅】
常用本品配合生牡蛎、生石决明、生赭石、生地黄、黄芩、香附、夜交藤、远志、茯神、白蒺藜为主随证加减,用于神经衰弱病人表现为阴虚肝旺证者(头痛、头晕、目眩、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轰热、健忘、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等),供参考。
肝血不足,筋肉失荣,而出现肢体拘挛、关节强硬、屈伸不利等症,可以本品与伸筋草、薏苡米、鸡血藤、木瓜、甘草节、当归尾等配合应用。配合甘草、牛膝、木瓜、红花、炙山甲等,可用于因阴液受伤而引致的腓肠肌痉挛(腿肚子抽筋)以及腿足挛缩难伸等。病重可加虎骨等。
白芍配合当归、甘草、桂枝、饴糖等,可用于血虚肝旺或脾虚寒所致的腹中疼痛。配合木香、黄连、黄芩、葛根、槟榔、白头翁等,可用于急性热痢腹痛。本品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对腹中疼痛效果最好。
白芍能补血养阴而柔肝,因而又能安脾。脾虚肝旺而致的慢性腹泻(生气则加重,泻前腹痛一阵,泻完后略舒适些),常用本品与炒防风、白术、陈皮(痛泻要方)等配合应用。
白芍还常用于调理月经。配合当归、生地,黄芩,艾炭、阿胶 (胶艾四物汤)等,用于月经赶前或月经过多。配合当归、川芎、熟地、红花、桃仁(桃红四物汤)、香附等,用于月经错后、量少等。对行经腹痛,常重用白芍。配合桑寄生、白术、炒黄芩等,有清热安胎的作用。
养阴、补血、柔肝、用生白芍,和中缓急用酒炒白芍;安脾止泻用土炒白芍。
赤芍偏于行血散瘀,白芍偏于养血益阴;赤芍泻肝火,白芍养肝阴,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散。
当归入肝,能动肝阳,白芍入肝,能敛肝阳;当归性动,白芍性静,二药合用,可互纠其偏,互助其用。
熟地、白芍皆能补血,但熟地补血以入肾生精为主,白芍补血以入肝养阴为主,熟地甘温,白芍酸寒。
据近代报道,本品有制菌作用(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 能缓解由于胃肠蠕动亢进而引起的腹部疝痛。
常规用量为4.5-12克。重症有时可用到15-30克。
产后血瘀、恶露不下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