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5
白芥子味辛,性温,主要功用为利气豁痰、消肿散结。
白芥子能利肺气,化寒痰水饮,对于寒痰水饮,结聚于胸、胁、肺失宣肃,气逆不降而气喘咳逆,胸闷胁痛等症,可配合炒莱菔子、炒苏子、葶苈子、半夏、陈皮、茯苓等同用。再如《三因方》控涎丹(甘遂、大戟各3克,白芥子6克,共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根据具体情况增减用量)可治气喘两胁作痛。
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胁旁的寒痰结聚,因寒痰结滞而起肿块、皮色不变、不热、不痛、不易移动等症,此为阴疽。可用白芥子6克、肉桂3克、熟地30克、麻黄1.5克(与熟地同捣)、炮姜1.5克、鹿角胶9克、生甘草3克(阳和汤),水煎加白酒少许、服用。
【张中海临证用药经验举隅】
曾用此方加减,治疗下肢闭塞性脉管炎,取得效果,仅供参考。胁肋处痰浊水饮停聚而咳嗽牵引胁痛、气短、甚至不能平卧,可以白芥子配合瓜蒌、川椒目、半夏、陈皮、桑白皮、猪苓、茯苓、杏仁、苏子、白蒺藜、葶苈子、桂枝等同用。
苏子降气化痰。莱菔子行气消痰。白芥子温肺豁痰。
葶苈子苦寒,泻肺行水,偏治痰水在胸膈。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偏除痰在皮里膜外、胁旁。
芥子为末,也可作外敷用。
【张中海临证用药经验举隅】
曾用芥子末适量,用浓茶水调为稀糊状,摊匀在予先根据患部上下大小裁好的布上,贴在患部(约4-8小时取下),同时服用应证汤药(可参考“白附子”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请参考试用(汤药每日一付,芥子末外敷隔一、二、三日一次。每次外敷时,同时用针在口腔内轻轻挑刺患侧颊内的粘膜约八、九处,使之微微出血,效果更好)。
常规用量3-9克。
肺虚有热的咳嗽及阴虚内热各证均忌用。
据近代研究,芥子外用能刺激皮肤,扩张毛细血管,为皮肤粘膜刺激药。食用大量芥子后,可使心容量和心率下降。
下一篇: 半夏的功效?半夏在临床中的应用?
上一篇: 皂角的功效?皂角在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