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肿瘤无创绿色疗法 / 中医中药 /

皂角的功效?皂角在临床中的应用?

2025-02-26


  皂角味辛咸,性温,为强烈的祛痰药,并有开窍搜风的作用。

  中风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可用皂角(或配合同量的细辛)为末,吹入鼻中取嚏,打嚏喷后,则肺窍通,气血较为通畅,然后针灸,用药较为易治。如吹鼻后无嚏,则气血闭塞不通较为难治。对体质壮实、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者,也可用皂角末30克,配合白矾末15克混合,每次用3克,温开水调灌,有稀涎降痰作用,或微吐出一些稀涎,然后再辨证用药。

  皂角内服,有消痰积、破癥结、下风秘(中风病人大便秘结)的作用。对痰多阻塞气道、咳嗽多痰、痰白粘难出者,可用本品(酥炙)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日三、四次(《金匮》皂荚丸)。也可以本品配合苏子、半夏、橘红、茯苓、莱菔子、杏仁等同用。对腹中痰积结聚成块而生癥癖者,可以本品配合枳实、白术、生牡蛎、炙鳖甲、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山楂核、炙山甲等同用。对中风痰盛而又大便秘结、数日不下者,可以本品配合瓜萎、桃仁泥等煎水服。

  皂角刺功用与皂角差不多,但皂角刺偏用于活血、散结,常于痈疽未溃时,配合当归尾、赤芍、红花、天花粉、金银花、连翘、陈皮、炙山甲等同用。

皂角刺3

  【张中海临证用药经验举隅】

  常用皂角刺配合白蒺藜(皂角刺活血、化痰、散结,白蒺藜入肝经、行肝气,引皂刺入肝经)再结合调肝理气、和胃助消化、活瘀的药品,例如柴胡、黄芩、半夏、川楝子、五灵脂、红花、焦三仙、刘寄奴、焦槟榔等,随证加减,治疗传染性肝炎有胁痛、肝大、腹胀者(服20-50剂),效果较好,仅供参考试用。

  白芥子辛窜,偏入皮里膜外、胸胁肋旁之处而温化痰结。皂角辛咸消痰结,偏用于痰盛咳逆、中风痰盛及腹中痰积结块。

  常规用量0.9-3克。皂角刺可用3-9克。

  虚症有痰、痈疮已破及孕妇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