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1
射频消融治疗肿瘤的原理主要基于高频电流在体内产生的热效应。当射频电流的频率高于100 kHz时,会引起组织内带电荷的离子产生相同频率的振荡,这些离子相互摩擦产生热能。当局部温度达到60~100℃时,肿瘤细胞会因无法承受这种高温而发生不可逆转的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
射频消融治疗恶性肿瘤的依据包括:
1、肿瘤组织一般耐热能力比正常组织差,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局部温度来杀死癌细胞。
2、当局部温度达到39~40℃时,癌细胞会停止分裂;41~42℃后可引起DNA损伤及蛋白热凝固效应而杀死癌细胞。
3、当局部温度达到60~100℃时,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间形成0.5~1.0 cm宽的凝固带,称为热疗区。在此区域内,癌细胞可被杀死,而正常细胞可恢复。
4、凝固带还可切断肿瘤血供并阻抑肿瘤转移。
射频消融设备常用的频率为200~500 kHz,输出功率100~400W。这些参数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大小、位置等因素进行调整。
下一篇: 什么是射频消融?
上一篇: 什么是微波凝固治疗?